问:现在市场上的电商企业里,还有多少是处于二清裸奔的阶段?
答:几乎在裸奔。
问:为什么?
答:主要有四个因素:一是对从事的二清业务不具备风险判断标准;二是有资金风险意识,但处于“观望阶段”,抱着侥幸心理;三是有强烈的二清诉求,但碍于找不到合适的解决方案,不知如何推进;四是虽然找到了解决方案,却被高额的接入成本吓着了。
一、不具备二清业务的风险判断标准(占比50%)
关于二清的认知,其实许多企业还不深刻,这并非危言耸听。据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有近五成的电商企业对二清处于完全“未听说”的阶段。这部分企业在编制上多数没有专业的法务人员和财务团队,因此对于交易资金的风险管理相对闭塞。
二清,即二次清算,电商平台普遍都存在的合规问题。平台在经营过程中,采取对接或“大商户”模式,客户资金先划转至平台账户,再由平台结算给二级商户。监管认为,一旦资金流入平台,易形成了资金池;交易信息完全由平台掌握,平台存在伪造变造交易信息,进而通过挪用资金的可能性。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淘集集,曾经市值百亿,但最终抵不住资金池诱惑,挪用商户资金用于市场推广,最终轰然倒塌。受害的商户有近百亿亏损,这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二、有意识但抱着侥幸心理(占比10%)
不得不说,确实有很多平台在系统搭建过程中就听说了“二清”。但在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他们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哪天监管关注到我,我再合规也不迟。然而待监管真的来临之际,不仅平台交易暂停,甚至可能因为违规从事支付清算业务受到刑事处罚。MallBook 接触过一部分企业,上来就说资金得自己管控,才有沉淀收益,二清暂不解决,先解决分账,将“拖字诀”演绎得淋漓尽致。简单来说,他们要的只是一套记账分账系统,但熟知分账系统的朋友都知道,不以解决“二清”为依托的企业,都是耍流氓。
三、二清诉求强烈,但找不到合适的方案(35%)
上有政策,下游对策。这是人们遇到问题的第一想法。同样的,许多电商企业在遇到二清问题时,想法设法去了解市面上是否有合适的方案。就目前来说,可靠的方案有几种:
(1)直接通过获得支付牌照的手段,这是最直接,也是佳的解决方案。(根据央行要求,未取得支付牌照的企业,不可直接或变相从事支付清算业务。反推就是只要有支付牌照,这些问题都可迎刃而解,但目前获牌的几率过低,央行已停止发放牌照,一些大企业则通过收购牌照的形式曲线获牌,但几十亿成本对于中小电商平台而言无异于望梅止渴。)
(2)与支付或银行机构进行合作,接口复杂、对接能力一般不说,后续一旦出现问题没有专门的服务人员咨询。例如微信分账,有许多用户反馈联系不上BD,遇到问题只能通过邮件的形式反馈,很难得到有效解决。
四、有解决二清的意识,但无法承担高昂费用(5%)
如今,市面上有比较成熟的二清解决方案,但都存在一定的费用,这是必然的。比如直接对接银行存管,其不仅费用高昂(20~100万之间),而且银行作为资金存管机构,还容易“挑食”。他们会对入网的平台进行资质审核,还会要求平台具备一定的规模体量,比如必须是拥有知名企业融资经历、有国企背景、月交易流水2000万以上、甚至还需要edi证等硬性要求。现实来看,许多企业是没有这样的背书和费用承受能力的。因此,平台无奈之下只能自求多福,期望监管别关注到自己。
MallBook 作为国内领先的分账saas服务商,联合多家银行及支付机构,创设出基于分账业务的二清解决方案。该方案在收款、付款的源头上解决了平台的二清风险。收款支持各类方式,如微信、支付宝、快捷、网关、扫码等;付款则根据支付触发交易订单进行T+1资金自动清分,支持200多家主流的银行卡分账。不仅如此,MallBook 也深知平台企业的经营困境,提出了多项接入费用优惠政策,尽可能满足所有平台的合规诉求。就目前来看,普遍对接成本在2~8万之间,大大的缩减了平台解决二清的成本,也为平台与行业的合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不至于在裸奔的路上越走越远。
Mallbook尊重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稿件皆标注作者和来源;Mallbook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Mallbook",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Mallbook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wangxp@tr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