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收货款再行结算的方式已然成为了电商行业不成文的规定,这是从早期的线上交易风险管控演化而来。最早涉足这一板块的当属淘宝,当年由于网购双方相互不认识,难以构建交易信任体系。作为淘宝的当家人,马云自然甚至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所以他当机立断,建立了支付宝。现如今,支付宝成为了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为止震撼的支付界领头羊。然而,并非所有电商平台经营者都有这般好运,虽然平台代收货款能够以中介的形式构建一定的买卖双方信任感,但从监管角度,支付所衍生的“二清”风险却悄悄来临。
是谁“孕育”了二清?
淘宝诞生之初,最让马云焦急的就是如何建立一个信用中介?买家先把钱打给中介,卖家发货、买家确认后,中介再把钱打给卖家。这个中介,就是买卖双方信任桥梁。一开始,阿里希望由银行做这个中介,但被拒绝。无奈之下,阿里悄悄建立起自己的平台——支付宝。但很快,淘宝将发现,支付宝所蕴含的生命力,远超过一个“附属品”。支付宝,成为第一尾找到龙门方向的鲤鱼。有了巨头的示范,其他玩家恍然大悟,原来支付还能这么玩?
2005年,被称为“商务支付年”。许多效仿支付宝模式的支付平台,如雨后春笋,成百上千冒出。市面上出现千家平台,有些兢兢业业,有些背靠大树,有些则不怀好意。
这时候的支付行业,几乎没有门槛。其商业模式也极为简单,注册一家公司,然后用公司的名义,在各个银行开一个账户,这就相当于打通了所有的银行系统。
用户只要在这个公司上开通一个支付账号,钱就可以在各个银行间流动。最疯狂的时候,随便一家小支付公司,就可以有几个亿、十几亿的钱在其间流通。
这样的模式,离“非法集资”只有一线之隔,危险异常。政府一直没有给支付机构一个“名分”,“非法集资”又如达摩斯之剑,随时有梦断之虞。
支付宝,也有这种担忧。2010年底,支付宝用户突破5.5亿,服务的商家超过46万,积压100多亿的资金。
马云说:“阿里巴巴能让我睡着觉,淘宝也能让我睡着觉,支付宝让我成天睡不着觉,因为随时可能让我进监狱”。
好在,监管开始提高行业门槛。2011年5月,支付宝等27家支付机构,获得了第一批支付牌照。
然而,淘宝是幸运的,拥有了支付牌照,就意味着拥有了合规的支付清结算能力。但对于绝大部分同样的电商平台而言,却只能通过借助三方的支付工具实现在线支付和资金结算,不仅成本提高,还为”二清“风险埋下了隐患。
2017年,央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工作的通知》,文中明确指出,非持牌机构不得从事商户的资金结算。说白了,就是如果你是一家电商平台,如果没有持牌,就不能代收用户资金再行结算。大家不妨设想一下,一个中型的线上交易平台,一年的交易流水可高大几十亿。实际上,真正属于平台的佣金占比不到5%,那么绝大部分资金是需要结算给商户。可一旦平台动了歪脑筋,怒用资金,谁来为这个风险买单?商户还是消费者?我们无法想象,这就是二清的危害。
如何解决二清?
MallBook作为国内领先的二清解决方案服务商,已联合多家银行创设产品。基于银行系统的资金存管能力,对资金进行封闭式管理,同时对每笔平台交易进行自动化对账和结算,可有效规避二清风险。
Mallbook尊重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稿件皆标注作者和来源;Mallbook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Mallbook",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Mallbook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wangxp@trhui.com